English

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第二次革命

1999-11-10 来源:光明日报 薛建国 我有话说

目前,中国教育信息化正在面临第二次革命。所谓第一次革命,可以以电脑进入学校及家庭作为标志,是从“无”到“有”的革命,它已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。而现在,一个基于网络化的新型教育方式的革命正悄然发生。

作为中国计算机教育的先行者,科利华察觉到了现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种种误区,而这些误区至今仍严重地干扰着这一行业的健康成长。

教育信息化中的误区

对学校而言,在信息化发展中,一个根本的误区就是重硬件轻软件,重形式轻内容,重“有”而轻“用”,重单位个体的技术更新而轻整个教学的网络化互动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第一是对于多媒体技术认识上的误区。由于多媒体表现形式能够从各个角度充分调动人的感官、提高人的接受能力,所以在计算机教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但正因为如此,人们对多媒体产生了盲目的偏爱,认为只要是多媒体的就是先进了,就是好的,这是长期以来存在于IT界和教育界的一个误区。即使若干计算机置放在同一教室之中,它也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,其终极职责是为现实教学服务。比如辅助查询资料、计算、作图等,而像电子举手、电子白板之类画蛇添足的功能则会使教学环节更复杂,不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,相反对人的大脑会产生屏障作用,使技术和教育之间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,这就是由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
第二是网络化教育的误区。在校园网建设上,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而轻教学的现象。校园网的核心是软件,软件的核心是教学,包括上课、备课、复习等。学校管理方式的革新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,但校园网在课堂上却没能留下最重的痕迹,而仅满足于管理技术、信息授课技术的超前。另外在远程教育上,国内一些学校满足于大型计算机群的系统集成,而内容服务严重滞后,用户即使与之相联结也得不到太多有用的信息。这种重联网而轻内容的作法也使得网上学校教学效果并不明显,“有而无用”。

第三便是由上述认识上的误区而带来的投入方面的误区,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的配置越好、数量越多、投入越大就说明教育信息化程度越高,结果盲目攀比,一个教室二三十台机器却没有真正用起来,无形中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。

计算机应从“有”到“用”

正因为看到了面前的弊端,科利华也看到了机遇。近年来,科利华的发展战略顺应了教育信息化中计算机从“有”到“用”的革命。

1991年科利华率先推出“CSC校长办公系统”,标志着我国的教学管理开始走向信息化,其后推出的“CSC电子备课系统”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具体而细微的信息化手段。以上述两种软件为龙头,科利华开创了一条以PC为主体的校园信息化之路。

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现实需求的推动,作为独立单元的学校内部,开始产生资源共享的愿望,这也预示着教学逐步向小型网络化迈进。对科利华而言,在软件开发的平台上便自然从以PC为主全面向网络化过渡。例如,为教师开发的新型的备课系统系列,从适应网络的发展,演变成为网上远程教育资源库。这时教研组或班级的集体备课或上课便有了实现的可能,“CSC多媒体网络教育”及“CSC电子备课系统网络版”是一个有力支撑。

当然,学校需要的是办公、管理、教学、通讯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网络信息化,以协同工作、提高效率,这使得“校园网”一度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。科利华在大量实施案例的基础上,推出了《面向21世纪教育校园白皮书》。并在《白皮书》问世之前即开发出与校园网密不可分的系列软件——CSC校园网信息平台、“CSC校长办公系统网络版”、“CSC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”等。

如果说校园网还仅是学校内部的系统集成的话,那么网上学校则真正实现了远程教育的突破。网上学校的出现使Internet对教育产生了实质性的推动。在网上学校领域,科利华开发的网上学校系统——“CSC网上学校平台”与其他网校只有单一的纯文本模式不同,广泛地使用多媒体技术,使教学生动活泼,并以素质教育作为主题和发展方向,目前正在北京、上海、重庆等多个城市的重点中学联合使用,力争给中国的网上学校提供一个最佳的发展模式,并最终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“中国网上联合大学”。

软件建网、软件先行

目前,科利华的教育软件正在实施两个转向:“教育软件游戏化”和“教育软件网络化”。

“教育软件游戏化”是科利华基于教育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指导性口号。对中国的学生而言,学习似乎就意味着分数,衡量学习的好坏也只有通过考试。科利华的教育软件当然也以学习为主,但它提倡快乐学习、轻松学习,就是说在学习中要有一种游戏的心态,让学习者在趣味盎然中自然而然地学好,且效率倍增。“让孩子学什么、怎么学”是科利华重点考虑的。

把游戏与教育结合起来使学习引人入胜,把网络与教育结合起来则可以创造一个新型互动的学习社区,在这个社区里,网上竞赛、网上学校、网上交流将变得轻松自由且卓有成效。

对投资者来讲,最为担心的是重复建设。然而遗憾的是,一些学校建网及上网多少带点盲目性,加之由一些非教育专业的系统集成商来建网,缺乏软件支持,导致校园“贫血”,客观上阻碍了网络教学水平的提高。作为一个教学机构,学校不仅要引进设备来建设一个实实在在的网络,还应该在应用领域使之发挥作用,这便是科利华坚持“软件建网、软件先行”原则的根本原因。

上海科利华公司曾同时与两家中学合作,一家是全国重点上海延安中学,一家是很普通的市立中学静安分校。科利华充分考虑两者的经济实力、投资规模、软硬件比例、未来扩展、相关培训等诸种因素,分别为他们提供了可行的规划方案。结果,两家中学在启动教育网络后,借助科利华软件的支持,同时赢得了高起点,目前两校的发展几乎是并驾齐驱。

科利华认为,硬件的投资是第二位的,而软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部分是无形的,因而是无法估量的。许多客户断然中止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投资或追加性投资,甚至不惜推倒重来,让科利华重新建网,都是因为他们看中了科利华软件的优势及适当的效益核算,并认同这种以软件为主要比例的投资规模。

目前,科利华把目光投向了区域教育和专项教育领域,从而启动了“专网”和“城域网”的建设行程,这个行程的核心环节,便是“网络校园”这一概念。

那么,科利华软件与网络教育有无必然联系?答案是肯定的。对于老用户来讲,可以单独使用科利华的软件,而校园网建立后其他人也能通过网络共享这些软件,其升级及维护几乎不再需要追加投入。这样,通过科利华软件,就可以直接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系统集成阶段——既是设备之间的联网,也是软件之间的共享。将这种联网的规模不断扩展,软件不断升级,便可形成理想中的“专网”和“城域网”,并最终拥有自己的“网络校园”。

可以想见,在不久的将来,有可能借助于卫星线路、有线电视、邮电通信等各种手段,使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。总之,随着技术的更新,社会将发生越来越快的变化,这种变化或许会出现使人意料不到的结果,然而,一个可以让人坚持不懈地怀抱良好愿望的动力是:技术更新正在有效地提高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,像科利华这样的公司所支撑的,不仅是众多客户的现实需求,更有人们对教育和社会所寄予的厚望。

(作者系科利华软件集团执行总裁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